京财时报

地缘冲突加剧市场波动,ETF泡沫或再引美股闪崩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第一财经APP 发布时间:2018-04-15 12:17:23

贸易争端叠加中东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全球市场波动性再度抬头,2月美股闪崩的情景再度浮现投资者眼前。

今年2月美股闪崩后,“ETF泡沫”被推上了风口浪尖,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迅猛增长的规模时不时使其沦为股市崩盘时的众矢之的。有观点认为,规模不断膨胀的ETF在市场巨震时将大大加剧大盘的抛压。然而,“股神”巴菲特曾称费率低廉的ETF对于投资者而言远优于对冲基金(费率为2%的佣金和20%的超额收益提成)。

真相究竟如何?“ETF泡沫”一说是否合适?ETF又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于全球蓬勃发展的ETF市场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尤其是目前各界预计,未来高估值的美股出现闪崩或大幅回调的频率可能上升。

“ETF泡沫”之辩

全球最大资管机构之一的贝莱德(BlackRock)董事总经理、iShares安硕及指数投资亚太区主管陈蕙兰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称,“ETF目前不存在泡沫。ETF整体规模约 4.8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型ETF 市值占总股票市值的4%,债券(fixed income) ETF还不到1%,这种比例比起庞大的共同基金而言,其实是很小的。”

值得一提的是,ETF也被各界誉为“冲击吸收器”(shock absorber),因为不同于公募基金,当投资者A要卖出手中的ETF时,投资者B正好想接盘,这在法律上被视为赎回交换,ETF经理不需要去市场上出售ETF之下的股票或者其他证券来筹集现金,这样做就不会产生资本所得税,也会吸收原本股票的抛压。

回顾闪崩当日,“这个交易日(2月5日)刚开始时还算有条不紊,但突然峰回路转,接着恐慌性抛售就开始了。”Charles Schwab衍生品交易副总裁弗雷德里克表示,“市场上的抛盘规模相当大,看上去是机构在大肆抛售。”

也有基金经理认为, ETF的清盘也加剧了市场的抛压。理由是,不同于一般共同基金,追踪指数的ETF需要买入一篮子指数,而当投资者赎回时,ETF要抛出的就是一篮子股票,而非像共同基金那样先砍仓表现不佳的股票,因此ETF在市场巨震时或加剧大盘抛压。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量化交易策略的同质化以及程序化交易助长助跌,也可能是加剧美股闪崩的主因。

之所以ETF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是因为危机后美股长达9年的牛市,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低成本的指数跟踪型ETF。截至2017年12月29日,全球ETF的规模已经达到4.75万亿美元,美股整体市值约20多万亿。

ETF与公募基金或共同基金的区别在于,大部分ETF都是被动型指数基金,其目的不是为了战胜市场,而是为了获得市场平均回报,即获得市场敞口。

“早前挪威央行就曾研究过,投资收益是从哪里来的?研究发现99.3%的收益其实都是从敞口来的,就是指数。除非你受过主动选股的基金经理那样的训练、有能力产生Alpha(超额收益),那么被动投资远远好于主动投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资金流入ETF。” 陈蕙兰告诉记者。

低费率也使得ETF吸引了众多人气。美国主动型基金费率大约每年0.77%左右,而ETF的费率大约是每年0.1%左右,前者是后者的八倍。

其实,费用的优惠和ETF的一项特质息息相关。陈蕙兰对记者表示:“如果是共同基金,当投资者要赎回时,就需要通过买卖股票来赎回现金,而ETF的好处是,往往投资者不需要真正向二级市场抛售股票来赎回,而是可以通过交换,这就降低了市场波动性,让投资者更容易适应ETF。” 也正是因为无需真正卖出,就不会产生资本所得税。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则不同,当投资者提出赎回申请时,基金经理需要在市场上出售基金中的股票(或者债券等其他资产)来筹措现金应付赎回。如果出售的资产是盈利的,那么这个公募基金就需支付资本所得税,对公募基金中的其他投资者来说,这有点不公平,因为当有投资者赎回该公募基金时,其他没有赎回的投资者都收到了资本所得税的惩罚。

此外,就透明度而言,美国证券法规定,ETF需要每天披露其中投资的那些股票,而公募基金只需要每季度披露其中的资产成分。

通过上述属性也不难看出,外界对于ETF加剧市场波动的骂名似乎有失偏颇,相反ETF可能是“冲击吸收器”。根据贝莱德3月发布的一份观点报告,截至2月9日收盘的一周(美股闪崩期间),ETF交易量超过了1万亿美元,但是美国的ETF的净赎回总量仅299亿美元,股票型ETF净流出281亿美元。可见相较交易量而言,真正会影响市场的ETF规模其实很小,似乎远远不及共同基金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