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下一步是否还会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 财政部回应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22 00:00:00

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负责人表示,主动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进口。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是否会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将主要根据汽车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变化情况而定。

负责人称,这次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后,汽车产业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是否会继续降低进口关税,将主要根据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变化情况而定。我们将继续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汽车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就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答记者问

问:您能详细介绍一下此次降税方案的具体情况吗?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我国汽车整车共178个税号,降税前最惠国算术平均税率为21.5%,税率介于3%至25%之间。其中:135个税号的税率为25%,包括9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大中型客车、车重5吨及以下的轻型货车;4个税号的税率为20%,包括车重5吨以上的汽油型货车、车重在5吨至20吨之间的柴油型货车;4个税号的税率为15%,包括车重20吨以上的柴油型货车、混凝土搅拌车、部分起重车;10个税号的税率为12%,包括钻探车、环境监测车等部分特种用途车辆;其余25个税号的税率分别为10%、9%、8%、6%、4%、3%,包括公路牵引车、拖拉机、机坪客车、货运自卸车等。

此次我国将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税率降至15%,降税幅度40%;将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税率降至15%,降税幅度25%;其余税率为15%及以下的39个税号税率保持不变。

降税后,我国汽车整车最惠国算术平均税率为13.8%,税率介于3%至15%之间。其中,143个税号的税率为15%,35个税号的税率为12%及以下。

我国汽车零部件共97个税号,降税前最惠国算术平均税率为10.2%,税率介于6%至25%之间。其中:4个税号的税率为25%,包括大型客车车架及其他零附件、轻型货车车架及其他零附件;2个税号的税率为20%,包括大型客车底盘、起重车底盘;2个税号的税率为15%,包括大型客车用非驱动桥及零件、特种车用其他零附件;70个税号的税率为10%,包括自动换挡变速箱、转向盘、悬挂减震器、离合器,以及这些部件的零件等;其余19个税号的税率分别为8%、6%,包括非公路用货运自卸车底盘等其他零部件。

此次我国将79个税号的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从25%、20%、15%、10%、8%降至6%,平均降税幅度为46%;其余18个税号的税率为6%,保持不变。

降税后,我国所有汽车零部件的最惠国税率均为6%。

问:我国主动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答: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宣布,今年我们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下调汽车进口关税。为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要求,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及时研究拟定汽车降税方案。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第一,我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需要。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强调,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主动扩大进口是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的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措施之一。主动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进口,推动汽车产业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汽车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需要。我国汽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具备一定竞争力。但也应看到,我国汽车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新一代信息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快融合,产业生态深刻变革,竞争格局全面重塑,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亟待提升。关税是合规的保护手段,但关税保护要适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助于产业加强竞争,调整结构,加快转型。

第三,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汽车消费而言,人民群众对汽车的消费需求更加多样化,希望汽车产品进一步提质降价,国内汽车市场供给需要进一步丰富。降低汽车进口关税,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扩大内需,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动力和活力。

问:国内消费者都希望汽车能够降价,请问您预计降税后汽车价格能下降多少?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