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东软刘积仁的三个逻辑:提前布局、模式转型、高投入换高回报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8-13 11:49:36

国内知名软件厂商东软集团最近面临争议,旗下的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获得了几十亿的外部投资并积极筹备上市,而东软集团股价却下跌了,一些投资人认为这是将上市公司的利益拿到体外运行,对上市公司的未来会有负面影响。

而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对此并不认同,他表示,我们正在面临软件产业和商业环境的巨变。今天,软件已经从技术向赋能工具转变,软件可以创造新的商业,可以承载生态系统,软件也可以参与其它行业的融合。所以,我们必须要主动拥抱这个时代,不仅仅在医疗健康、汽车、智慧城市等这些我们熟知且擅长的领域做的更好,也要通过软件来构造新的模式、新的价值,使公司的核心业务与创新业务协同、融合,抓住机会,提前布局,为未来赋能。

如今,互联网公司的争战如火如荼,5G、人工智能技术大热,医疗、智慧城市等争相成为投资风口,而这些行业的背后需要更多的软件支撑.软件越来越在融合和创造新模式中发挥作用,今天的软件已经不是过去的软件,守着传统的软件思维模式,就会在一个最有机会的行业中消亡。

转型逻辑:软件不仅仅是技术,也要是赋能与融合的工具

从1991年至今,东软已经是一家历经28年的软件公司,但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两次浪潮的冲击,“软件”的范围和使用方式都在革新,单纯售卖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对东软来说已经是过去。

过去十年间,东软陆续推出了医疗健康及社会保障、智能汽车互联、智慧城市等业务板块,东软的创新业务东软医疗、东软熙康、东软望海等公司也在积极筹划上市中。

“软件产业应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不能按我们所理解的世界和我们原来的地位来构造我们未来的生存空间。东软必须要为未来而改变,不改变就会面临持续发展的挑战。”刘积仁说。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不管是云业务还是人工智能,软件公司早已不再是只销售软件产品的企业,而是平台与综合解决方案的体现,转型也是近几年行业的主要议题。

但是在外部看来,东软的创新业务布局似乎跨度太大,几大业务板块之间并不存在逻辑关联,广撒网的模式也未被外界看懂。

对此,刘积仁称,软件本身就是用来创造新业务模式的,看起来我们新创造出的业务不是传统的软件形态,而本质上这些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软件,我们的跨越是追求业务的持续和公司的价值。软件行业的生命周期太短,基本上七八年就会迭代一次,“如果一家软件公司活过七八年,就一定不是依靠一条命,而是几条命不断迭代。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创造,不断开拓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软件企业必须要找到的新的活法。”刘积仁称,“东软的核心是软件,但是今天的软件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产品,而是承载新的商业模式的工具和平台。”

新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软件赋能新业务,新业务创造高市值,高市值换高资本,高资本支持新业务的高投入。

在采访中刘积仁多次提到平安好医生,虽然平安好医生还在亏损,但市值已达到了400多亿,这是因为投资人相信它的未来。亏损不能说明企业的好坏,关键是看事业的未来前景。

投入造成了亏损,但是也带来了市值,市值可以换取更多资本,而资本用于研发,则可以支撑更大的商业未来。

这就是东软的创新业务的逻辑,也是在东软集团在不能承受巨大的创新投入时的最好选择。

事实上,在投入期,外部资本就已经成为这个商业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以东软望海为例,2011年到2015年,东软集团用合计约2亿元完成对望海的投资。2015年12月,东软望海引进平安等投资者,东软集团通过转让26.34%的股权,同时东软望海获得注入资本2.25亿元。2017年11月,东软望海获得平安、泰康等合计15.04亿元的投资。几轮融资后,东软望海的估值达到约46亿元。由此可见,东软集团当初对于东软望海的投入成本已基本全部收回,目前仍然持有东软望海33.66%的股权。更重要的是东软望海获得了发展的动能,快速占领市场,将成为帮助医院卓越运行的领先公司。

在外部资本的支撑下,东软的创新业务得以落地,但是投入却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多。

商业逻辑:企业的核心是创造价值,而价值的创造是模式的创造

创新业务的独立与投入,表面上“拖累”了东软集团的业绩,但刘积仁称,这只是短期的影响。

刘积仁表示,创新业务能够在研发阶段独立运作、独立融资、独立发展,可以使得东软集团规避高额、长期的资金投入风险,外部融入的资本还有利于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未来东软集团将成为价值创造的最大受益者。“东软集团现在为创新业务公司投入,可能短期内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报表,但未来这些创新业务将给东软集团带来更大的想象和增长空间。这些创新业务公司如能实现独立上市,未来的市值也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对于一个软件公司来说,研发是最重点投入的部分,年报显示,东软集团2018年的研发支出为10.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4.62%,较上年增长了9.31%。

一方面是快速增长的研发投入需求,另一方面是财务报表的压力,东软选择了推动这些创新业务公司融资。

这些公司通过融资获得所需的研发投入,同时通过外部融资分散风险,从而缓解给东软集团造成的资金压力,对东软集团从解决方案提供商到产业生态系统和应用场景经营者的平稳过渡起到积极影响。

“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在软件赋能行业、创造新商业的时代,我们失去了这个机会。所以,变革,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刘积仁称。

机会是东软和投资者的机会,风险也是东软和投资者共同的风险。

今年3月,百度入股东软医疗,5月,百度又与东软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的落地。

对东软来说,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可以让东软的解决方案与产品更“智能”。而对百度而言,借助东软的行业实践经验和市场份额可以加速其人工智能的落地。双方可谓各取所需,互相增益。

所以,东软认为,创新业务公司的独立是必经之路,否则要么拖垮上市公司,要么这些创新业务停滞不前甚至胎死腹中。

对于投资人来说,有投入就有风险,有风险才会有受益,只要商业模式能够跑通,市场在不断的扩大,未来就有更大的盈利空间。东软医疗正在积极推动上市,东软熙康、东软望海也在筹划上市过程中。

这是东软创造新软件企业的的逻辑。

投入逻辑:敢于不断向新领域投资,不为短期的得失而丧失未来

东软的利润呈现下滑,主要是这些创新业务公司处于投入期或转型期,部分创新公司亏损加大,对东软集团整体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2018年,东软熙康当期亏损2.2亿元,东软望海当期亏损4.6亿元,东软睿驰亏损3.5亿元。作为第一大股东,东软集团在这些创新公司持有约30%的股权,按照权益法,这些公司的亏损也要按相应的持股比例计入东软集团核算范围。

刘积仁表示,这些创新业务公司的亏损主要来自研发投入和市场费用。

那么,什么时候能止损?投资人着急吗?

“现在东软熙康和东软望海虽然处于投入期和转型期,但却得到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高度认可。因为这些投入相应换来了市场份额,其未来潜在收入也是非常清楚的。”刘积仁说,“东软望海每亏损一个亿,可能会增加上百家医院客户,这些医院未来每一年贡献的利润都是可计算的;东软熙康每亏损一个亿,就会多覆盖几城市的云医院业务。可以说,这些创新业务公司都是在为未来的收益而投入。”

至于盈利的时间,仍需等待。刘积仁称,一个未来有价值的企业不需要在短期内一定盈利,但只要投入换来的市场能够在未来获得比投入更多倍数的收益,这种亏损就是健康的亏损,我们就要坚决地投下去。当然,如果能在合适的时候走向资本市场,通过吸收外部资本而继续加大投入,即可以减轻东软集团合并报表的压力,也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创新业务就有了它自己的成长模式,投资者也会有更大的回报。

东软的三个逻辑,形式上都走得通,关键在于业务的长远价值,目标是探索软件企业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从目前的市值或利润状况来判断东软面向创新业务公司的战略的成败可能为时过早。从资本市场的反馈来看,东软的这些创新业务公司已经得到战略投资人的认可并成功迈出了一步,业务也在快速推进,至于何时能够完成上市、真正进入盈利期,还需拭目以待。

“要坚信自己选择方向的正确性,不断创新,提前布局和投入,才能使一家软件企业活的久,才能成为与时代同步的企业。东软快30岁了,但我们的思维必须年轻。”刘积仁说,或许这是目前在转型道路上东软集团最好的选择。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