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割舍不下自主操作系统梦 华为手机能否告别安卓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投稿 凌晨六点 发布时间:2018-12-04 11:00:36

       在自研处理器成功跻身高端序列后,逐渐掌握手机核心技术力量的华为开始将目光转向手机操作系统。近日,包括IT之家在内的多家媒体报道显示,华为已经确认正在研发手机OS。

根据凌晨六点TMT(lcldtmt)的了解,此前行业内就已经有传出华为将推出自研OS的消息,但华为方面对此一直都没有承认过。在目前华为及荣耀系列产品已经占据整个中国手机市场30%左右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如果华为真心将当下所有的手机系统都更换成华为自主研发的系统,这无疑会引起整个手机行业的热议。

不过,在此前三星和微软的操作系统都已经在市场中折戟后,市场也证明了仅有市场影响力,要以后来者的身份去推动一个手机操作系统的普及难度还是非常之大。可以遇见的是,华为此次尝试对于华为和所有国产手机品牌都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但在iOS和安卓已经根深蒂固的的今天,华为自主研发的新系统能否帮助华为彻底告别安卓?

安卓功能完善又已经实现开源 华为为何执着于自研系统

近年来国产手机的崛起,其实有安卓系统的一份功劳。谷歌推出的安卓具有高度的完善性和开放性,在智能手机潮来袭的时代让中国手机厂商不用在底层系统上大费周章,只要拿来改一改就能顺利使用,因此定制版安卓成为几乎所有国产厂商的共同选择。

华为作为一家商业公司,继续沿用安卓EMUI当然是比较经济的做法。华为CEO余承东曾在微博上表示:“只要安卓系统保持其开放性,华为智能手机就会永远使用该操作系统和生态。”

不过就谋求长远利益来看的话,自研系统不可或缺。核心环节掌握在自己手里,华为才能掌控自身的未来。华为现在并不迫切需要自研系统上场,但潜在的需要一直存在,所以华为必须要研发自主的手机系统。

从余承东的微博可以看出,华为设置的条件就是“开放性”,只要安卓还能免费用,华为就不会轻易改弦更张。如果谷歌收紧了安卓的授权,或者是再次出现“中兴事件”这样的危机,导致华为无法顺利使用安卓的技术,那么华为就必须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所以华为的研发是为了积攒自己的实力,将这一系统作为备用,防止安卓出现问题时没有替代方案而陷入困境。

一旦安卓停止授权的那一天真的到来,华为的新系统就应该投入使用了。按照华为在手机处理器和AI芯片等方面的一贯做法,其系统应该也不会对别的厂商开放。华为的系统主要是满足自己使用,形成硬件+系统的完整生态,让华为手机能像苹果那样有高附加值地参与竞争。

话说回来,如果能做成自主操作系统,那确实是一件好事。对于我国手机产业来说,有自主研发的手机OS肯定也会更好。在中兴事件后,有人开始担心安卓停止授权的可能性,谷歌套件在欧盟市场的收费也引起了厂商的疑虑,人们更希望自主系统能在市场上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尤其是谷歌现在也在淡化安卓的业务,开始把精力投入Fuchsia系统,后续安卓的能力可能也会有所限制,过于依赖安卓并不利于厂商提升使用体验。

对于华为来说,自己的系统更能把麒麟芯片的能力发挥出来,提高手机的性能;自主系统对于华为下一步的物联网战略也非常有用,更能保障物联网的安全可控;另外围绕系统生态还可以探索更丰富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非常值得的。

因此,自主系统是很多头部手机企业的心结。不仅是华为,韩国三星也曾推出自主系统Tizen,只是市场份额一直不大,和微软推出的WP境况相似。为什么无论是PC霸主还是手机大厂,每当衍生到手机系统领域就只能含恨折戟?

消费者和开发者规模小形成恶性循环 华为新系统能否打破这一魔咒?

在此前移动操作系统的挑战者当中,微软的Windows Phone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但是WP在手机上却只拿下了微弱的市场份额,占比还一直在下降。根据调研机构Kantar在去年的调查显示,WP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到近乎0%,其存在感微乎其微,即使微软是PC巨头也对此毫无办法。

WP系统的失败在于其用户和应用都很少,用户少到开发者不愿开发WP版本,反过来又导致应用太少用户难以使用,互相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个恶性循环是所有想要另起炉灶的新系统必须面对的事,这两大问题才是华为新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

(1)新系统必须有足够丰富的应用 但拉拢开发者并不容易

华为新系统面世后,需要经历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有足够多的应用移植到华为系统。这个跨系统移植的过程本身也非常复杂,对开发者来说增添了很多负担。

首先开发者对新系统软件开发的学习需要花费时间,开发团队在新版本开发中获得的收益与耗费的成本能否均衡是一个大问题。成为一个iOS或安卓开发者本身就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新系统的学习成本自然也可以预见。

其次,跨系统移植往往麻烦不断。像部分手机升级到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统时,有的软件甚至会因为不兼容而崩溃,不得不分别适配。因为安卓版本繁多、机型复杂,有的开发者就只开发iOS或小程序版本。不同系统之间的潜在的差异当然更大,因此对开发者的要求也就更高,要劝说他们保持耐心去适配一个新系统会存在难度。

因此,开发者在对开发新系统版本能产生的效益还不明确的时候,往往不会轻举妄动,而这一观望时期对华为新系统取得消费者认可又非常重要。新系统届时要如何拉拢开发者、改善用户体验,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消费者并不全是死忠用户 真要换系统他们会有迁移顾虑

华为和荣耀手机的用户规模虽然也比较大,但他们并不全是华为的忠实粉丝,他们选择手机时也会多做比较。这也是三星的自主系统Tizen没有成功的原因之一,三星虽然在全球有很多用户,但面对不成熟的新系统,它们还是会选择已经习惯了的安卓机型。

不同系统的迁移成本随处可见,例如在系统迁移中,用户可能需要改变一些操作习惯,一些游戏用户可能因为账户充值投入等原因不愿离开原来的系统阵营等等。如果要最大程度地获得用户支持,那么这些方面都是要去照顾到的。

当然华为相对当年的三星来说还是有更多的优势,因为中国手机厂商深度定制的原因,手机账户体系基本依赖厂商而非谷歌,所以在迁移时仍然能够同步关于手机方面的一些数据,客观上也让系统迁移的难度降低了。

完善应用生态是首要任务 华为将如何推动新系统的软件繁荣?

因此,华为系统在用户维系上的挑战相对没那么大,依然会有一批忠实粉丝作为新系统的种子用户。新系统要保证启动成功,就必须要稳住这第一批用户,也就必须提供繁荣的软件生态。

可是,软件不是华为的特长。对于华为来说,硬件可以做,通信技术自己也有,系统可以研发,但软件生态不是一己之力能够塑造的,而是需要广大开发者的配合。因此,华为系统要想成功,未来一定会在完善应用生态方面寻找合适的机会。

(1)主动配合头部APP做好适配工作 拉拢开发者开发新系统版本

首先是对于开发者的争取。像微信、支付宝、今日头条等国民级应用,必然要主动邀请对方进行新系统的开发实验。对于其他大众应用,也要结合自身的市场份额,让开发者了解华为新系统的前景,毕竟很多互联网应用都是为了获取流量和用户时间,在新系统中流量自然先到先得。

不同于国外市场,在国内华为对开发者存在一定的号召力。因为国内安卓生态的特殊性,手机厂商与开发者直接相连,没有被谷歌商店所截断。通过应用商店等渠道向开发者进行推广劝说,拿出一定的扶持力度,华为也可能打造其基本的生态,满足用户的常见需求。

(2)BAT小程序已能做到很多事情 在系统成长初期可以是重要补充

其次,跨平台的小程序和PWA应用也可以成为早期应用匮乏的重要补充。小程序已经可以满足很多需求,有的和APP都已经没有太多区别,有的APP用小程序替代其实也基本没有问题。对于开发者来说,只需开发一个小程序版本就可以在各大手机系统上运行,也免去在新系统上开发的繁琐。

华为系统只需适配好有小程序功能的应用,就可以支持海量的小程序,相当于借小程序生态的力量为自己早期的发展赋能。在国外市场上,如果WP和Tizen发布时就已经有了PWA技术,或许结果可能没这么坏。唯一的不足在于小程序只能在联网时使用,网络状况不佳的场景下小程序就无法发挥作用了。

(3)兼容安卓应用能快速稳定下来 但可能阻碍华为生态发展

最后,如果能够做到兼容安卓应用的话,新系统基本上就能够很稳定地获得大众接受。这一条途径也是最直接简单的办法,2015年曾传出微软要让WP兼容安卓应用,但实际上并未付诸实施,反而黑莓和阿里YunOS是兼容安卓应用的。

这一方面说明兼容安卓应用是可行的,华为可以先兼容安卓应用,稳定下来之后再逐渐替换成华为系统软件。但是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另一个问题,这可能也是WP所忧虑的,适配了安卓应用之后开发者还有动力去开发新系统版本吗?显然华为想要发展起自己的生态也变得困难了。所以这可能只是不得已的做法,华为一定不会轻易开启这扇大门。

总的说来,华为研发自主手机OS这件事,对于行业和华为自身而言都是一个好消息,但前提应该是这个系统将来拿出来能够站得住脚。华为在用户方面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开发者能够尽早参与到华为生态当中来,尽快实现良性循环。所以这个新系统的未来发展情况,很大程度上就看华为能不能找到打造繁荣的应用生态的机会了。

文|凌晨六点,游戏工作室作者,多家科技媒体专栏作家,TMT行业自由撰稿人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