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阿里并购投资终极目的是为掠夺流量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蓝鲸TMT 曾高飞 发布时间:2018-03-05 17:19:29

文/曾高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统的年味还没散尽,新零售战场的鼓点已经擂响。2月26日,传出阿里收购“饿了么”的消息。饿了么估值达95亿美元,阿里欲全资收购——消息尚没得到阿里证实。

算上这次,从2016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以来,阿里用于新零售布局的资本突破了千亿大关,盒马生鲜、百胜中国、三江购物、宁波泽泰、银泰、联华超市、易果生鲜、新华都、东方股份、高鑫零售等都被收入囊中。

疯狂买买买,原来是为流量

饿了么是一种线上下单,线下送餐的商业模式,是马云新零售的现成样板。收购饿了么,对强化与百度外卖竞争,弥补阿里餐饮短板,不失一着妙棋。然而,一年多来,除饿了么外,马云兴趣更多放在被其看衰的线下实体上,让人费解。

阿里是互联网巨头,主业在电商和线上支付。马云以“中国电商教父”自居,在他眼里,代表商业新势力的电商前途似锦,代表旧势力的线下实体则走在下坡路上,没落在所难免,最终必败无疑。

有个对赌业界记忆犹新。在中央电视台“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同时获奖的马云对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打赌:10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你给我一个亿,如果没到我给你一个亿。

这个对赌凸显马云对线上电商发展信心十足,对线下实体发展悲观绝望。按照马云逻辑,电商是新事物,在走上坡路;线下实体是旧势力,在走下坡路,已经朝不保夕,贬值加速,没有什么投资的意义和价值。

可从近期马云动作看,线下实体突然成了“香饽饽”,不顾一切地斥巨资抢购。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在做赔本买卖么?

这样做,马云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早在十多年前,阿里就开始了“买买买”;十多年来,阿里用掉的资金以千亿计。通过买买买,形成了业务广泛,规模庞大,足迹遍及海内外的阿里系,企业成员多达200多家,堪称名副其实的“商业航母”。

阿里并购目的是有章可循的。

在2016年以前,阿里并购以互联网企业及为其配套服务企业为主,如雅虎中国、搜狗、口碑网、美团、快的打车、高德地图、OfO共享单车、大麦网、中国万网、深圳一达通、微博、陌陌、UC浏览器、虾米网、优酷土豆、恒生电子、天弘基金、百世物流、星辰急便、日日顺物流、新加坡邮政、魅族、小米等。

从中不难看出,这种收购,马云为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补齐业务线和服务配套体系,打造所谓阿里商业生态;二是掠夺流量,即将其他企业平台上聚集的流量引入到阿里平台,包括天猫、淘宝、支付宝上来——对硬件企业魅族、小米等的投资,也是为抢占移动端的流量入口。

抢夺互联网企业的流量,很好理解。但并购线下实体呢?按说,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是一对水火不容的矛盾存在,阿里的诞生和存在就是“挖墙角,抢生意”,与线下实体“有他无我”。现在马云违背初衷,不顾行业发展趋势,难道真要让线下实体起死回生?

其实,新零售只是一个幌子,或者说手段。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也会长期并存,谈不上谁吃掉谁。当然,新零售对补充阿里主业的配套服务体系,有一定作用。但这不是主要的。被阿里并购过来的线下实体,阿里要对其按照新零售标准进行升级改造,这种升级改造的主要作用就是引流,即通过“扫码、刷脸、AR”等技术手段,将传统线下实体客流引入阿里线上平台,实现“开渠引水,南水北调”。

马云是一个很有商业智慧和头脑的人,他比谁都清楚,线下实体才是名副其实的“流量偃塞湖”。据有关数据,即使是电商已经高度发达的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量中,线上电商只占到15%,线下渠道约为85%。线上流量争夺,阿里缺乏有效手段,斗不过腾讯、百度;从线下渠道引流,才是开挖金矿,可为阿里解决长期发展的瓶颈,即流量问题。

所以,新零售并非阿里要赋能,马云也不是线下实体的救世主。这些年,线下实体虽然受到了冲击,但离死亡为时尚早。OPPO和vivo凭借强大线下渠道异军突起,足见线下渠道生命力依然旺盛。这是马云不得不正视的一个现实。

阿里是个“流量黑洞”,并购真没有办法停下来了

流量是互联网企业的血液,流量是一个永远的战场,流量争夺是一场永恒的战争。

在传统互联网三强BAT中,在引流上,阿里不是腾讯和百度对手。

腾讯靠社交平台的QQ、微信以及游戏吸引流量,是当仁不让的引流之王。百度靠搜索吸引流量,由于用户习惯和强大技术带来的体验支撑,百度亦是引流不愁。只有阿里,对流量需求最旺盛,在引流上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所以,不得不靠不停地买买买来维持。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