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财时报

于学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膨胀

http://www.jingcsb.com/ 来源:网易财经 发布时间:2017-11-17 17:16:54

 

 

(原标题:银监会官员于学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膨胀)

于学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膨胀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现象。

金融应该如何服务实体经济的问题在今年广受热议,在11月16日举行的财新峰会上,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却指出,可以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于学军分析认为,资金不愿意到实体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普遍现象背后存在深层次的原因,可以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找到答案。

于学军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年至1992年,这个时期的改革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等;第二阶段为1992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多项改革,包括投资、外贸、外汇,加入WTO,进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中国制造水平装备能力大幅提高,形成中国制造,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三阶段自2008年开始延续至今,2005年7月21日第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新劳动法劳动力成本提高,既面临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也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致使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问题,持续面临明显的下行压力。

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上实行了两轮刺激性政策,第一轮在2009年至2010年开始,延续到2012年,第二轮则发生在2015至2016年间,这期间实行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9年,国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只占21.6%,2015年已经突破8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巨额增加,带来的问题是货币的膨胀,造成资产泡沫,债务率水平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构成新的矛盾和风险。另一方面,制造业的投资环境已经发生明显变化,过去民营企业热衷于实业投资,扩大产能,而在危机后却面临国内市场饱和,国外需求也低迷的状况,中小企业利润单薄,出现亏损,大中企业出现僵尸企业现象,众多实体企业将目光转向房地产开发和金融业,挣热钱,投机,出现脱实向虚的表现。资金不愿意进入制造业,而是到房地产开发和地方政府投资平台。

宏观经济结构也出现重大调整,货币政策在2008年之前由于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来投放基础货币,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传统的基础货币投放模式也受到冲击,投放渠道的方式和内涵均发生变化,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成为了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新兴政策投放的资金表面上看相似,实质上完全不同。于学军分析称,过去的基础货币投放可以到达实体企业,而新工具通过在公开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操作,更多到政府主导的投资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本意是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促使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但却造成地方政府性大规模债务膨胀。于学军指出,他转向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金融脱实向虚的现象,是为了呈现出其更深刻的原因和背景,而这个现象也一时难以解决。关于银行业自身的情况,于学军称,自2016年4季度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有所改善,现在不良率开始下降并已形成一种趋势;不过,虽说最困难的时期过去了,遗留的问题仍然很多,银行业的经营和效益面临比较大的压力。2017年“强监管”的大势下,针对银行业出现的“缩表”现象,于学军表示,现在说的缩表是因为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表外资产在2015年、2016年膨胀得很快,现在经过强监管,格局有所变化,甚至有所下降,但是他也强调这种下降是阶段性的,而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在改革开放40年来一直在扩张,长时间来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还是会继续扩大。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京财时报(www.jingcsb.com)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联系邮箱:xinxifankuui@163.com

热文推荐

首页 | 新闻 | 财经 | 房产 | 娱乐 | 旅游 | 时尚 | 生活 | 科技 | 健康 | 汽车 | 教育 | 今日北京 | 电子报

Copyright © 2008-2016 备案号:京ICP备0910921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9084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20080118
关于同意京财时报设立互联网站并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的批复

友情链接: 大粤日报 时尚周刊 京晨晚报 投资观察界 新讯网 西北商报网 万亿财富网 中国投资界 新尧网 中国证券期货 广东晨报